今年4月到5月,江苏无锡的企业主陈卫宏因为疫情没少发愁
今年4月到5月,江苏无锡的企业主陈卫宏因为疫情没少发愁
今年4月到5月,江苏无锡的企业主陈卫宏因为疫情没少发愁。20多年前,他白手起家在无锡创立公司,生产西洋画材,到现在,80%的产品出口海外,销往60多个国家,还在越南、柬埔寨都建立了海外工厂,从无锡本土工厂成长为全球化的国际企业。可前段时候在疫情影响下,陈卫宏企业的生产面临巨大的难题。公司生产画框需要的木材采购自美国、新西兰、加拿大等地,生产画布所需的原材料则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。画材生产的核心工艺在无锡,关键零部件要在当地生产后,再运往越南和柬埔寨进行组装加工。而这一系列流程,有一个关键节点:无论是原料进口还是零件出口,都要经过上海港。以往,无锡企业利用上海港进出口很方便。“船运公司搭载集装箱的货车直接开到厂门口,上门装货,最快半天就能到上海,一个集装箱到港口运费不到2000元。”陈卫宏说,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,货车在无锡和上海两地往返的时间被拉长不少;他也曾尝试北上到青岛的港口出海,但时间更长,费用也更贵。好消息是,6月之后,长三角经济活动复苏速度很快,陈卫宏画材的进出口业务也很快恢复常态。“我真切感受到,无锡跟上海的联系真是紧密。”陈卫宏感慨,他又仔细想了想,“联系不止这些。”比如,公司核心团队,不少员工是上海人,工作日住在无锡的宿舍,周末回上海老家;企业还有一块艺术产业的业务,主要是帮艺术家进行作品展示和推广,因为上海文化场馆数量更多、种类更丰富,大多数活动都在上海办。陈卫宏的企业虽然开在无锡,但上海的人才、基础设施等资源,对他而言唾手可得,也正依托了一系列的便利条件,他的生意从无锡做到了全世界。那段时间,长城汽车平湖分公司副总经理孙志刚也在发愁。长城汽车是国产汽车知名品牌,总部在河北省。在浙江平湖布局分公司的时间不算长,2020年末,首辆“平湖产”长城汽车下线。平湖工厂目前的主产车型叫“哈弗赤兔”,其使用的后视镜全部由上海金山区吕巷镇的一家企业提供。由于疫情影响,物流一度受阻,工厂面临停产。所幸,为了稳住汽车产业链,疫情影响下的长三角各地纷纷行动起来,建立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,上海、杭州、宁波等地共同建设了一批汽车产业链应急保供中转站,创新采用“甩挂接驳”“更换司机”“司机闭环”等方式,保证各地生产物资供应,解了孙志刚的燃眉之急……为什么选择长三角?很多人的答案都和“共享”有关。共享的意义,在于各自贡献“长板”,组成一个“大容量木桶”。“每日互动”的创始人方毅一直在浙江深耕数字经济领域,他曾向记者感慨:“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,有非常好的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,也有非常好的国际通道和资本市场,按照国际化标准规范运营;而浙江民营经济特别活跃,创新文化少有拘束,有一种‘草莽’的冲劲。”方毅认为,有层次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最为理想,在可协调范围内把自家长板“拉长”,紧密组合起来,就是“大容量木桶”,一起盛更多水。共享的意义,还在于织就一张最优发展之“网”,实现各类资源“一网打尽”。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在江苏常州,董事长高纪凡告诉记者,他们在上海闵行紫竹高新区建立了天合能源物联网创新研发总部,在杭州建立了能源云平台的技术创新中心,在南京建立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研发中心,在合肥开展“互联网+”智慧能源国家示范项目,在常州建立天合太阳城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示范园区项目。“一张区域网,把各方面的人才优势、政策优势联合起来。”近些年,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,沪苏浙皖深化分工合作,优势互补,并将各地之间的强链接以产业联盟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稳定下来,进一步增强共享优势。比如,在去年的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,三省一市省(市)长共同揭牌成立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四个重点领域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。这一年来,各联盟牵头,持续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,研究领域内团体标准编制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,共建开放创新平台。如何高质量“共享”?沪苏浙皖正交卷。